
0355-7026696
见多了“晒车,晒房”的,而在沁州黄镇次村晒面是一大景观。在小米深加工生产车间内,雪白的面团经过多道工序变成根根“银丝”,似帘幕一般挂在转轴上。而面条在透过玻璃进来的光照下,晶莹剔透。看着满车间的挂面,常建青犹如农民欣赏着大片大片的庄稼,一脸的满足,一脸的安详。
生产车间内,记者看到依次摆着一些做挂面的工具。当日上午,面粉经过机器的搅拌,再由做挂面的师傅有力的大手按压揉合,面团瞬间变得雪白紧致。经过醒面,面团被抬至案板,工人师傅们用擀面杖依次摊平,再切面,这时,长长的面条在师傅的手中犹如一条长龙在挥舞,经过摔打起合,愈发变得细致和有情致。而工人师傅穿梭于面条瀑布间,如魔术师般,挥舞着手里的木棍,将面条反复翻转拉扯,面条在木架上抖动变化着,越来越细,越来越长。一时间,整个房间散发着面香。“趁着天气好,今天做了500斤面,现在是出面的黄金期。”沁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建青告诉记者。
“制作挂面,它要经过和面、开条、盘条、发酵、抻条、上竹、扑粉、晒面等18道传统手工工序,每个环节都耽搁不起”。工人师傅一边抻面一边告诉记者,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。手艺娴熟的他精准把握着和面、拉面、晒面各道工序的时间、温度和光照强度。这些挂面看似简单,真没想到竟有如此繁复的工序。
说到挂面的特殊之处,常建青说“除了做挂面的手艺,另外面粉的来源也很重要。我们公司的小米挂面所用的面粉,就是利用我们基地自己种植的沁州黄小米碾出来的,这样做出的挂面不干,易存放,有嚼头。”
“我们公司是从2020年开始生产小米挂面,我们的初衷就是想把沁州黄小米做成各种美食产品推销出去。我们生产的小米挂面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,还通过抖音、电商等平台‘线上+线下’的销售新模式远销山东、广州、河南、北京、上海等地区,年销量可达8万单,其中以小米销售为主,大概有5万单左右,挂面有3万单,年销售额可达500万元”沁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聂慧敏介绍。
农户郭玲红在挂面生产车间务工,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,务工积极性很高。“我就是次村人,一年四季在老板这里干活,工资是一月1500元,这么算下来一年也是将近两万块钱。在门边边干活也是挺好的,家里也照顾了,钱也挣了,地里农活也不误,看照老人、孩子也不误。郭玲红说,自从有了挂面生产车间,挣钱顾家两不误,只要公司一直经营,就会一直坚持在里面干活挣钱。
据了解,沁谷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,是一家以小米、小杂粮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的企业。公司注册资金553万元,加工厂占地面积4809平方米,有机谷子种植基地2000亩,绿色谷子种植基地2325亩,有“次村”“沁谷香”“沁州沁谷香”注册商标。在发展模式上,坚持贯彻“农业基地+公司+合作社+农户+销售+电商”的形式,进行沁州黄小米挂面深加工,公司现已建成了年产3000吨小米挂面的生产线,带动农户1000户,户均增收3000元,充分发挥了省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。下一步,公司将充分利用电商平台,进一步扩宽销售渠道,加大宣传力度,把沁州黄小米挂面推向到**,走进千家万户。
对于今后发展打算,常建青说,他将继续采取“农业基地+公司+合作社+农户+销售+电商”的经营模式,将沁州黄小米面条及沁州黄小米系列产品等产业做大做强,加大带动地方经济和百姓收入的力度并满足更多的需求量,做大做强产业链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将沁州黄镇地域“特色”转化成乡村振兴“亮色”。通过发展小米深加工等特色产业,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,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,让沁州黄小米等产品销往**各地,让农民群众的腰包个个都鼓起来,助力乡村振兴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
关注微信公众号
关注微信公众号